第九百五十八章节(2/2)
过这也不急,拿着银子,总能找到人的。
因着这学堂不收学费,且还免费提供书本,学生们只要自己家负责笔墨纸砚就能进学,所以但凡家里能供得起笔墨纸砚,却读不起私塾和书院,可又想读书的人家,便都把孩子送了过来。
从说要建学堂,到学堂落成,学堂免费收生的消息,也传遍了盱城县及周边的四里八乡,因此才一开始招生,不过十天的时间,便足收了一百多名学生。
其实来报名的学生远不止这些,只是如今学堂里无法提供食宿,只能走读,那些家里离的太远的,只能放弃。原就是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才来的这学堂,在县城租又哪里租得起房子呢?就这送孩子来读书,家里也算是少了一个劳动力,是咬着牙狠着心才送来的呢。
看到更多身着满是补丁的衣衫的大人拉着孩子失望的离去,不管是两个燕家的先生,还是陆清和那名被请来的先生,脸上的神情都不太好看。
来的这两名燕家先生,一个叫燕展逸,一个叫燕云见,论非份是叔侄,年纪却相差不大,都是三十出头的样子,性格也都极沉稳,为人也十分温和。
燕展逸纵老成持重,亦不由叹了一声:“如今方知郡主为咱们盱城县百姓,到底是做了怎样的一件好事。咱们燕家都是读书人,又是望族,日子便有些难的,有族中支持,也很过得去,可这天下,读不起书的人,终究是大多数人啊。”
嘴上虽然感叹着,又赞了一回云朝,心里却不免担忧,一百多名学生,也不容易。学堂不收学费,虽说学生们自己负责笔墨纸砚的开销,可书本费,先生的月银,算下来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呢。他们两虽说了不要银子,只当来帮忙的,可郡主却说了不能让他们白忙,也都有一家子要养,却是坚持每个月他们两个每人开了五两银子。五两银子已经算是极好的报酬了。要知道便是县太爷,一月的俸银,其实也不过才十两。他们虽无县太爷的禄米禄田,可学堂里却供他们一日三餐和平时用的笔墨纸砚,这又是一笔开销了。
这待遇,都及得上县学里的先生们了。至于别的私塾先生,一个也不过一二两银子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