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再客气,转而林惟中拱拱手道:“相爷,杨某来此只是个传话人,有什么不敬的地方还望勿怪。”
林惟中笑了,道:“孙相有什么话要说与老夫听的?杨相直说便是。”
杨君武正色道:“首先,孙相对此次相爷您的配合表示感谢,李知安能顺利入考,多赖相爷这边周旋。”
林惟中摆摆手道:“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又都是苏林一脉,伯纶贤弟太见外了。”
杨君武道:“不管如何,孙相承了您的情。嗯,还有一件事情,孙相想问问相爷您,可知当年‘苏林八魁首’中的‘明眼先生’顾长风与‘无私大判’郑国仁,这二位如今在何处?”
听到这话,林惟中的眼睛不由的眯了起来,缓缓抬目,看向杨君武。
积年首相的威压下,杨君武不由自主的底下了头,赶紧躬身行礼,却也执拗的一言不发。
而一旁的毛世山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看了看杨君武,又瞧了瞧林惟中,继而面有怒色,但也并未发作起来。
武宗末,仁宗初年的苏林八魁,毛世山自然是知道的,‘济世圣人’刘明远,‘肝胆人杰’李推之,‘诚谋于国’林惟中,‘磐石先生’孙伯纶,‘心灵眼明’顾长风,‘生花妙笔’沈翰文,‘拗御史’种成师,‘无私大判’郑国仁。
其中种成师以及沈翰文因为当年的党祸之争,已经死了。其他人则各有出路,而当年的那些隐秘,随着刘明远被平反,很多事情业已被世人知晓。特别是首相林惟中的事情,而今在大商的官僚体系中已然不算什么秘密了。
这是孙伯纶有意放出去的风声,毛世山自然是知道的。
而如今再被杨君武当着首相的面提提,毛世山认为,他这是在故意打首相的脸了。他视林惟中为坐师,听到这些如何不怒?但多年官场养出来的城府,却也只是让他目光微微一凝,但是并未多说什么。
庭院里的气氛在此刻陷入了压抑的沉默,三人谁都不说一句话。
过了半晌,却听到林惟中呵呵呵的笑了一起,道:“伯纶手段不小啊……”
看似只是随意的感叹了一句,然则他倒也并没有就这句话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始回答杨君武的问题:“郑国仁前年已然故去,老夫接到此信时亦是倍感伤怀。顾长风……”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走到庭院中的一处案几前,提起笔,写了一个地址,然后将纸张折好,返回来递给杨君武,道:“景和二十二年时,他在这里。如今在何处,老夫倒是不怎么清楚了。”
杨君武伸手接过,重重拱手道:“学生告辞。”
林惟中点了点头,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杨君武离开后,毛世山怒哼一声,有些语无伦次的道:“欺人太甚!孙伯纶堂堂次相,竟用如此下作的手段来羞辱老师您,学生……学生……老师,他怎敢如此?”
林惟中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良久不许。
在这位学生看来,孙伯纶提起那二位的名字,便是对林惟中的羞辱,毕竟,那时的林惟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如何光彩。
而林惟中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知道,因为当年自己暗地里保下了顾长风与郑国仁,孙伯纶近来在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开始顾念旧情了。说是顾念旧情,其实是打算借着将那二人引入朝堂的机会,彻底将自己压死。
即便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八党魁对于在野苏林来讲依旧有着很高的威望,李推之仙逝,如今在朝的只有他与孙伯纶两个党魁,而他已然被很多‘苏林人’,特别是在野的苏林看作叛徒,若是借由孙伯纶之手顾复起长风,此次禁军大督都之争过后,在野苏林将尽数投入孙伯纶名下。
更何况,顾长风‘心明眼亮’,应是猜到了某些事情,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