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群岛,荷兰东印度公司仅仅是出于利益动机而起来挑衅罢了——荷兰的众多武装商船就给予了英格兰人极大的压力。比如荷兰人常年在加勒堡驻有多艘船只,必要情况下拉出来十多艘武装商船不成问题,而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似乎很难组织起这样规模的舰队,那么也就难怪他们在东印度群岛一步步被荷兰人挤压了。
要知道,虽然第一次英荷战争后签订的《威斯敏斯特条约》赋予了英格兰商人在东印度群岛与荷兰人同等的权力,但须知从来没什么天下掉馅饼的好事,英格兰人若想落实这份权力,那么还得自己深入群岛抢购香料,而这首先要过荷兰人这一关——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经营这么多年可不是白给的,不但亲手控制了大量的岛屿或港口,同时也迫使大量土邦王公臣服于自己,禁止他们与除开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外的商人做贸易,否则便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这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叫苦连天。
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毁灭了其他所有岛屿上的丁香树,只保留了自己控制的德拉地岛,并在上面修了堡垒、驻有数百名德意志雇佣兵,强迫岛上的土人只准种植香料,然后用丁香来与荷兰人交换稻米、盐、布匹(印度白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等于事实上垄断了丁香这么一种名贵香料的贸易权,让别人只能干瞪眼。甚至在某些丁香价格有下跌趋势的年份,他们还会人为毁坏大量丁香树,控制其产量,以达到稳定价格、攫取最大利润的目的,也是吊得飞起,凸显了荷兰人的精明本色。
再比如,他们在盛产肉豆蔻的班达群岛占有优势,多年来早已扫平了不服他们管教的土人,剩下的多是比较乖觉听话的。因此,英国商人在来到班达群岛打算收购肉豆蔻及肉豆蔻皮之后,即便当地的土人千肯万肯,想把这些香料出售给他们,可只要荷兰人稍稍做出一些脸色,他们就很快翻脸了,拒绝向英格兰人出售香料。即便有一些胆子奇大的土人敢于瞒着荷兰人出售一些香料,这数量也远远不够,让英国人苦恼不已,只能去其他岛屿碰碰运气,寻觅肉豆蔻的卖家。
因此,英国人从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得到的成果,就这样被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化解了不少,使得他们费劲了吃奶的力气也只能在东印度群岛采购到一些远远无法满足他们胃口的香料——尤其是相对稀少的丁香、肉豆蔻和肉豆蔻皮——到了最后,英国佬也只能转而大肆采购没被荷兰人怎么垄断的胡椒、肉桂(这种香料荷兰人垄断了大半,多产于锡兰岛)、茴香、生姜等香料运回欧洲销售,所获的利润远远无法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比。
但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香料贸易上已被挤兑到这种地步了,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眼里,他们仍然“罪大恶极”、“罪无可赦”,盖因他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全面垄断香料贸易的大计,为此每年损失的金钱可能数以百万盾计,因此在他们看来,英国人必须死!至少,英国东印度公司要彻底远离东印度群岛,并最终承诺丁香、肉豆蔻、肉豆蔻皮、肉桂四种香料的垄断权归荷兰东印度公司,否则便是不死不休,一如他们当年如同疯狗般紧咬葡萄牙人一般。
丁震其实非常理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想法,东印度群岛几乎就是他们的G*点,一碰就受不了。英国人作死,仗着《威斯敏斯特条约》赋予的权利,不断在东印度群岛四处寻觅、采购香料,可想而知这么多年下来,荷兰人积累了多大的怒气,要不然也不会一听闻两国间在西非、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发生冲突后,就蠢蠢欲动地开始试图攻击、挤压英格兰商人了。相信要是两国间一旦正式宣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战也将是必然之事,就是不知道他们两家最终会打成什么样子了,丁震上尉对此很是期待——最好他们两家打个两败俱伤好了,反正东岸人在印度和东印度群岛也没什么利益,国内享用的香料至今还主要是向荷兰东印度公司采购的呢(偶尔也向葡萄牙人或英格兰人采购部分),他们人脑打出狗脑,又关东岸人屁事!
而在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