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民王铁柱,三十二岁,家住……”
登记完后,文吏交给王铁柱一张纸条:“好了,明天正午前,拿着这个到承天门处集合,到时会有人带你们去报道的。”
这时旁边的士兵递过来一串铜钱,笑嘻嘻说:“喏,国师大人说了,报名通过的,先发一百文安家费,剩下的军饷月底统一发放。”
攥着冰冷的铜钱,王铁柱却是心头火热,自家老娘就有钱买药了。
“谢谢!”他不知该说什么,只能道一声谢。
年轻士兵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国师还有陛下吧!”
他也看出来了,这汉子家中想必确实穷到没办法了,才会报名参军。
毕竟参军就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了。
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人就主动多了。
在王铁柱报完名后,又陆续好些人主动报名,有的通过了,有的被刷下来。
看到通过登记的人拿到沉甸甸的铜钱,围观的人眼热啊。
“军爷,真三餐管饱还每月有一贯钱?”
“对啊你要替你儿子报名?那可不行哦,必须亲自报名才可以。”
“不是,我是自己想加入……”
“去去去,别闹,你都六十多岁,来凑什么热闹?”
“军爷说笑了,我才五十九,身子硬朗着呢……”
“……”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长安城内四个坊市募兵地点,人们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后面争先恐后。因为人家说了,只招三万五千人,晚了估计就轮不上了。
如今整个长安城内,起码还有五十万多人,除去老弱病残小孩妇女,适龄的青壮年仍有很多,府兵制已经废除,土地兼并严重,地都没了,还不如参军呢。
因此募兵工作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陈景乐看到这一幕,只能暗暗感慨:“果然,这个年代的人,还真是单纯啊,只要能吃饱饭就满足了。若非真的活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呢?”
截止傍晚,第一天的募兵工作结束,四个地点加起来,总共招到合格兵员八千余人。
这还只是第一天,很多人不知道消息,想必明天会有更多人前来报名。
陈景乐总算可以放心了。
……
王铁柱给老母亲熬好药,喂她喝下之后,叮嘱妻子注意照顾好,便拿着昨天人家给纸条来到承天门处。
今天要集合前去报道,王铁柱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那等候了,他还看到不少熟人面孔,都是活不下去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的。
周围吵哄哄,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王铁柱有心事,不是很想跟人聊天。
时间来到正午,负责新兵入营工作的校尉也不管人有没有到齐,直接吩咐手下士兵把人带过去。
“全部跟上,不准东张西望,老实点!”
一行人老老实实一个跟一个,来到神策军驻地。
看到校场上挥汗训练的士兵,扑面而来的气势跟喊杀声,为之一滞,不禁小腿打颤。
这、这是神策军?
怎么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看到军营帐篷时,又都很新奇,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待的地方?
一群人聚集在军营门口,一个文吏站出来,大声说:“念到名字的跟我来!”
这时各种狗蛋狗剩二娃都出来了,念一个名字好几个人答应,文吏头都大了。
这些人被分批带过去,先用煮好的艾草叶水,跟这年代的草木灰香皂洗澡,搓到皮肤泛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