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八十八章 周馥(2/2)

这些人,洪天多少都有些耳闻的,刘铭传后来是一省巡抚,才能出众可堪大用;郭松林悍勇之将,在淮军中数一数二,是大将之才;李鹤章洪天倒不熟悉,不过既然是李鸿章的弟弟,他就不能忽略了。

    至于周馥,洪天相当在意,这个人名声不显,但是才华出众之极,在淮军中的地位,相当于湘军中的赵烈文。

    赵烈文才华横溢近乎妖,这位周馥帮助李鸿章筹谋淮军,让淮军后来壮大成为中华第一强军,并且辅助李鸿章筹建北洋,也绝非等闲之辈。

    历史上,周馥在随同李鸿章视察北洋海军之时,深感时事艰难,一旦发生战事,防务堪忧,而告知李鸿章:“北洋用海军费已千余万,只购此数舰,军实不能再添,照外国海军例不成一队也。倘一旦有事,安能与之敌!”

    他认为朝官皆书生出身,不懂军事,毫无远虑,若请求扩军增费,必谓劳费无功,若至势穷力绌,必归过北洋,彼时有口难诉。不若乘此闲时,痛陈海军宜扩充,经费不可省,时事不可料,各国交谊不可恃,请饬部枢通同速办。言之而行,此乃国家大计,幸事也;万一不行,我亦可站地步。否则,人反谓我误国事矣。

    李鸿章哀叹:“此大政须朝廷决行,我力止于此,今奏上必交部议,仍不能行,奈何!”

    周馥的这些顾虑,不幸被三年后的甲午战争所验证。

    在满清的愚昧统治下,李鸿章屡次奏北洋扩充,但是却不被允许,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在数年之内北洋几乎毫无改进,以至于在甲午之战中惨败。

    而当时满清就如周馥所料,将所有的罪责都压在了淮军和北洋的身上,李鸿章自然成了满清朝廷的替罪羊,被四万万人唾骂为误国殃民的卖国贼,而浑然不知这次惨败的原因是满清的腐朽统治。

    像周馥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是洪天最为需要的,他虽然是穿越者,但随着他的出现,中国乃至世界的局势都会发生转变,他前世的知识未必有用,而像赵烈文、周馥这些,对未来局势发展有预见之人,可以帮助他看清局势,让他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洪天扫视着眼前的这些人,新人旧人皆有,其中不少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之辈,他有种豪气,有如此多臂助,何愁大事不成,天国不兴,中华不复,太平江山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