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人论策(2/2)
。
此外提一提,苏福省是太平军,在1860年攻占苏州后建立的一个省份,以苏州为省会,辖常熟、江阴、太仓、松江、青浦、昆山、吴江、武进、无锡、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等地。
“我们太平军将士皆坚忍不拔之辈,他们定会坚持抗争下去,完成反清大业的!”洪天语气中隐隐有着威严,道:“我们一旦逃出城外,就去和他们汇合,然后再图进取之策。”
“只是苏浙一带清妖兵力雄厚,苏福省,有李鸿章的淮军驻守,浙江有左宗棠的楚勇,天京四周全是曾妖的湘军,我们如果继续留在这一带,恐怕难以坚持下去。”李秀成并没有被洪天的气场震慑住,对他而言洪天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而已。
洪天心中叹息更重了,他知道李秀成所言全是实情,否则李秀成不会甘心将自己的地盘抛弃,而选择中原之地作为重兴天国的所在。
但是洪天却依旧不能答应,因为熟知历史的他,知道整合捻军太过艰难了,捻军内部自身尚且不和,时分时合,太平军作为一个外部势力加入其中,想要短时间内整合根本不可能。
而时间拖久了,难道湘军、淮军和楚勇他们就不会杀过来吗?而且僧格林沁的旗兵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太平军依旧逃脱不了败亡结局。
在苏浙一带继续坚持,或许在各大悍勇团练的夹缝中,形势可能会很恶劣,但是起码也是老牌根据地,基础深厚。
而且洪天知道,湖州的黄文金还在坚守,那是历史上太平天国最后一个大据点,如果他率军过去解围湖州成功的话,可能太平天国还有一线转机。
洪天兀自认为这是自己选择苏浙为退路的理由,但其实恐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历史上洪天贵福就是逃到湖州去的,洪天觉得自己运气如果不是太背的话,应该也能逃到那里。
他不想死,所以潜意识中,选择了最安全一条路,虽然这条路后面会很艰辛,但是起码他能活更长时间。
“苏浙乃我天国根基之地,不能轻弃!本王意以决,你们勿要多言!”洪天一脸坚决,摆手道。
李秀成闻言欲言又止,最终也没有再反对,而是道:“谨遵天王意旨。”
洪仁玕对于这些军事决策,并不太熟悉,见到李秀成都无法说服洪天,他自然识趣的闭嘴了。
说起来,洪天能劝服这两人,完全是身份使然。
洪仁玕和李秀成皆人中俊杰,都是有主见之人,执掌着当今天京城的朝政,如果他们不答应的,到时真的突围出城,洪天只能被他们带着走。
幸亏这两人都是愚忠之辈,洪天才能一言九鼎,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不是如此,恐怕洪天都难以如愿。
这次三人定议,在后来被载入了史册,这场会议最终的决策留在苏浙一带发展是否正确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洪天首次参与了太平天国军国大事的讨论,并且最终他还力排众议的下了决策。
而从这一刻起,洪天就成为了太平天国真正的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