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英军覆灭(2/2)
专家帮助发展太平天国工业,一面支持本土技术发展,这两方面后来都取得相当大的成效。
前者的主要代表是李鸿章,他所在的派系在后来被称为西化派,这一派对于西方极其推崇,主张任用洋人,发展中国工业,世界第一大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就是西化派的最强标兵。
而后者则为本土派,主要代表是曾国藩,他们虽然赞成吸纳西方技术,但是却要以本身研制为主,后来是世界第一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就是本土派的旗杆。
双方之间互相竞争,极其激烈,竞争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工业,朝政派别的对抗,教育体系的争端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西化派的以洋为主,和本土派的以中为主的争执是一大话题,直到后来都没有谁能说清到底谁对谁错,或许这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
留学生这一招,既然暂时用不上,洪天自然将目光投向外国人了,延请的专家自然是能人,但是要价一般很高,而且对技术的保密也极其严密,中国想学到真正的技术几乎没有可能。
所以洪天将主意打在了那些战俘身上。
洪天在和之前的英国舰队,以及上海英租界中的英军交战中,俘虏有不少的英军,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那些俘虏得到的战舰才能发挥出作用来。
因此洪天就打起了俘虏的主意来,不但是军事上,其他方面的人才他也要从中发掘,而事实上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可用之才的。
其中一个名叫亨利的家伙,竟然精通电报,这让洪天如获珍宝,将其奉为上宾,创建了电报局,命他开展中国的电报事业。
除了电报局外,还有铁路局也已经开始运作了。
铁路专家并不是英国人,而是一名叫做史密斯的美国人。
说来真是凑巧,当日在上海和英国舰队战斗后,将目击此战的外国商船都收押了,而史密斯就是其中一条美国商船的主人。
史密斯原本在美国从事铁路事业,只是因为美国内战爆发,而他修筑的铁路处在战区,战争让他无法继续修筑,只能下海经商了,只是想不到竟然会在中国被无故收押。
电报和铁路的人才的获得,让洪天大为高兴,所以对以后获得战俘也心怀期待,自然不允许有伤害外国战俘的行为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