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大骂道:“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史朝义及诸将。又命史朝义筑三角城,欲贮军粮,命令一月内完工。史朝义刚筑好城,尚未粉刷城墙,史思明来了,怒骂之,命令左右立即粉刷,马上完工。史思明又骂道:“等攻克陕州,终斩此贼。”
史思明看了表书,说:“哪里需要这样!”把表书拿出来给将士传看,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史思明就亲手写信安慰安庆绪,并不称他为臣,只是说:“希望与你作为兄弟邻国,互相援助。鼎足而立,还差不多。如果向我称臣,绝对不敢接受。”并把表书封好还给安庆绪。
安庆绪非常高兴,因此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史思明答应了。安庆绪带领三百名骑兵到史思明军中,史思明命令士兵穿戴铠甲配备兵器等待安庆绪,引领安庆绪与他的几个弟弟进入庭院。
安庆绪拜了两拜,低着头说:“臣不堪重负,丧失东西二京,又陷入敌人的包围许久,没想到大王因为太上皇的缘故。远道来援,搭救我于死地,恩重如山,无以报答。”
史思明忽然发怒,说:“丢失两京,有什么值得说的?你身为人子,杀父夺位,天地不容。我是为太上皇讨伐逆贼,怎么会被你的假话欺骗!”
于是命令左右卫兵把安庆绪与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岉等人全部杀掉,张通儒、李庭望等人则被授予官职。史思明整顿军队,进人邺城,收集了安庆绪的兵马,把府库中的财物赏赐给将士,安庆绪原来占据的州、县及兵马,都归史思明所有。
三月,自称大燕皇帝,占领洛阳。李光弼守河阳(今河南孟县)。两军在河阳一线相持一年多,未攻下河阳,后来肃宗派鱼朝恩逼李光弼反攻洛阳,结果失败连河阳也丢了。
公元760年
陈庄在安徽广德起义,762年失败。
是年,扬州将领刘展叛变。肃宗命田神功去镇压,神功原是安禄山部下,神功兵至扬州洗劫一空。
公元761年
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也是因欲废长立幼。又派人至范阳杀其弟朝清。朝义即位称帝。部众遂不听其指挥,叛乱集团瓦解。
公元762年
春,太上皇李隆基病卒。时年78岁。肃宗闻上皇卒,亦病卒。肃宗在位7年。
唐代宗李豫继位(762~779)(亨之子)
十月,唐雍王李适(代宗子)为元帅,借回纥兵收复洛阳,洛阳被收回纥兵大掠一空,有的人民只得用纸衣蔽体。(回纥当时在色楞格河与鄂尔浑河(乌兰巴托西),之间地区,其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至葱岭)。
是年,袁晃起义于今浙江定海,有众二十万人,地括长江南北,次年战败。
公元762年,肃宗李亨卒,也是因废长立幼之故,李豫也曾于玄武门发动事变,杀张后及其二子,因张后(李亨之后)欲立己子而变。
是年,两浙大水,大疫流行,死者十七八。
公元763年
安史之乱平。是年吐蕃攻入长安大掠而去(吐蕃在青藏高原上)。自763~779年,各镇据地割据抗命。
年初,史朝义逃到莫州(河北任丘),又逃到范阳(今北京)。李怀仙以范阳降唐,史朝义不得入城遂自缢于林中,军人皆散,叛乱至此而定。安禄山之乱凡三年,安庆绪之乱二年,史思明之乱二年,史朝义之乱二年,安史之乱共九年。中原及河北受害最重,唐朝之盛大衰,而藩镇之割据之势成。
公元765年(唐代宗李豫第四年)
安史归降旧部在山东青州一带,军人赶走侯希逸拥李怀玉为帅,代宗默认。安史之乱后河南的荥阳、成皋一带五百里内只剩一千多户人家,十分凄惨。同时江南人口南下避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