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马上角力”的活动场面,画面上有共七位少数民族女性、九条牧羊犬以及七十多匹骏马,其尺幅更是达到了46平尺之巨。
而这幅和那幅只有一字之差,名为《欢乐的草原》的画,尺幅不到那幅画的三分之二,不但人物少了几个,而且骏马的数量也大大不如,所以钟皓晴才直接将它当成了一件仿作。可现在再仔细看,她却发现,这幅画上,不少地方的处理方法竟和黄胄的笔法非常相似,而且至少有三处细节,其技法和黄胄惯用的手法几乎一模一样!
看清了这些,钟皓晴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大意了,这幅画很显然就是黄胄的作品,只不过作画的年代应该比较早,其风格还未彻底成熟,或者是有些应付,所以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幅高质量的仿作……
其实这并不能怪她,因为以她今时今日之地位,更多的时候,是在公司把关,或者是被人请去鉴定某幅画作的真伪,而像今天这样,在市场上漫无目标的闲逛,她已经有近十年都没有过了。
“先生,这幅画是黄胄先生的作品,黄胄您有了解吧?他的边疆风情画是他作品中收藏价值最高的,而这幅画,是一幅回流作品,是我们老板从日本带回来的……”
一名大约二十来岁的学徒看到李逸询价,连忙走了过来,也不报价,张嘴就是一大串的介绍,边介绍还边打量李逸等人的表情,他要判断,这几个人只是好奇的问问,还是真的对这幅画有兴趣。
李逸对这个场景非常熟悉,像这类艺术品,很多商家都是看人下菜碟,报价并无一定之规,他听说过最离谱的,不同的两个人去询同一件物件的价格,老板前后的报价竟相差数十倍!
其实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有存在,李逸之前有一次吃饭,坐在他邻桌的是两名汽车装饰店的员工,他听到其中一个正在教育另外一个,
“尼玛!人家开辆现代来贴膜,你报价3000,换成奔驰你还报3000,怪不得你赚不到钱!我告诉你,像是那样的,我最少也要报到8000以上……”
“行了,我知道这是黄胄的作品,而且还知道这是他1976年给日本长崎“唐人馆”创作的作品,你就直接说价格吧。”
那名伙计一惊,随即将目光看向了柜台后刚刚站起身来的老板,这是遇到行家了,还是老大您亲自来吧。
“先生是高手啊!不过先生既然知道这幅画的来历,那么想必应该也知道黄胄先生的那幅《欢腾的草原》吧?可以说,他那幅画就是以这幅画为蓝本创作的……”
“所以呢?所以你这幅画的价格也要以那一幅为蓝本?”
“不敢,不敢!这幅画,先生要是有意思的话,1800万!”
“1800万?这个价格,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黄胄是一名高产画家,资料显示,自2000—2013年,黄胄只是上拍的作品就有4937件!虽然其价格呈现出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近几年幅度还都比较大,但除了少数几幅特殊作品,其市场价格每平尺也才不过30万,而这幅画,老板的要价足足高出了一倍!
“先生,那幅《奔腾的草原》可是要1.288亿啊!”
“那跟你这幅又有什么关系?那幅画是邓老大当做国礼送给传奇富商哈默的,你这个能跟它比?600万,600万我还可以考虑一下,再多……”
李逸摇了摇头,虽然从长远看,黄胄作品肯定还会继续增值,收藏肯定比存钱强,但正如之前他收藏黎雄才的那幅《长青不老松》一样,投资性收藏当然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因此这幅画他并不准备出太贵的价钱,能买到当然最好,买不到也无所谓。
“先生,这个价格……”
老板摇了摇头,李逸还的这个价格实在是太狠了点,根本就不是一个诚心想买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