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还有更多的可能,但是大方向应该是不会错。更何况,他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如果有时间,就算是羊皮纸团的再皱,他也应该能够多认出几个字来。
“那我们待会儿回去就试试,嘎嘎,历史要因为本姑娘打开的这个盒子而改写了……”
历史会不会因为陆凝霜打开盒子而改写,李逸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很多时候,真的不能根据道听途说或者网上的一些资料来下判断。
在网上,凡是提到台北的古董市场,凡是提到三普,必然会加上一句,假货横行,就没有真家伙。
可是,那些人自以为好心对后人做出了警示,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做,却恰恰对后来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
因为,就在这紧邻着家具店的第二家古董店里,李逸竟又发现了一件宝贝,而且,这件宝贝还被老板光明正大的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但它的标价,却是按照赝品来的!
这是一件玉白色的御制玉玺,个头差不多有半部书那么大。
玉玺的上半部分是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白龙,下边则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印台。印台四周,还包裹着一层花纹复杂的金箔,而印的底部,则刻有“周武王、皇帝玺”六字篆文。
这件玉玺一眼看去,很像是极品的羊脂白玉,但凑近了细看,以及上手后的感觉,稍微对玉器有点研究的人,只怕都能认出来,这应该是用一种特殊的硬质塑料块雕刻出来的赝品。
然而,神奇就神奇在这里,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这竟只是一个障眼法,而真的玉玺,其实就在他们眼前!
当李逸对这件尺寸不合,却做的惟妙惟肖的玉玺起了疑心,启动了鉴灵牌之后,他的透视眼告诉他,在这枚塑料的假玉玺里边,竟藏着一块整整小了两圈,外观却几乎一模一样的真玉玺!
李逸知道这枚玉玺的来历。
周武王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自称,据记载,她曾有过这样一枚玉玺,可是后来却失传了。
乾隆很崇敬武则天,而且又酷爱玉器收藏,于是出于把玩需要,就让宫中工匠用极品的羊脂白玉,根据流传下来的图文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赝品”出来!
而现在,这件一模一样的赝品竟被人异想天开的浇注了一层厚厚的塑料外壳,然后又在这层塑料外壳上,雕琢了一个真正的赝品!
乾隆一生****制作了多少方玉玺,现在不得而知。
但根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宝物粗略估计,有专家称,乾隆一生共刻制各种宝玺达1800余方,这个数字,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质地上,乾隆宝玺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华夏制印的传统材料铜、玉、石、水晶、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等,当然还是以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占绝大多数。
其中,玉质宝玺的制作比例明显较多,玉石品种也多种多样,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汉玉等,总量达600余方。
玉玺总量虽多,但其珍贵程度却天差地别,因为一个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赏玩。
因此,除了那几枚用于奏章和奏折的公印之外,乾隆常用于自己书画作品和收藏的私印,一共也才十几枚。而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一时兴起的产物,往往把玩一段时间后就弃之若履,甚至连自己都不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方宝玺。
而这方“周武王、皇帝玺”却不太一样,因为它属于那十多枚常用的收藏私印之一!
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手上的这枚塑料大印,李逸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绝妙了。这么做,即便是之前有人知道他手上藏有乾隆玉玺,但只要没见过,都会被他误导。
“老板,这枚玉玺你收藏多久了?”
老板看了他一眼,呵呵笑了两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