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四恶,他必耿耿于怀。〃
田兴道:"钱其雄不识水性,那时已然往湖里下沉,我心想救人要紧,没想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只是想着救人,并不打算他们答谢。至于段青锋怎么想,是讨厌我还是憎恨我,由他去了。〃元清平见他性情质朴,更加喜欢,问道:"你是听上逍遥派岛主要挑选弟子,因此上得岛来?〃田兴道:"是师父要我来的,他说逍遥岛来了许多少年英雄,要我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
说话之间,前面传来琮琮琴声。元清平心中一动,觅着琴声向前走去。沿着鹅卵石铺成的曲折小径走到尽头,只见前面一片草地,一人盘膝坐在一张蒯席上。他面前矮几上放着一张瑶琴,正自拨弦奏曲。只见他四十多岁年纪,身穿一袭灰色步袍,脸颊瘦削,相貌清秀,神情飘逸。这么背对假山,焚香抚琴,更显得风度翩翩,气宇不凡。他手指拨动琴弦,双眼似闭非闭,身心融入琴声之中,达到物我两望境界。四人中只有元清平精通音律,罗本虽然才气纵横,却也是不甚了了。
琴声悠扬徐缓,宛然一道瀑布飞泻而下。潭水清冽,卵石圆润。天上白云悠悠,地上芳草萋萋。一曲既终,余音缭绕,良久方绝。那人睁开双眼,道:"弹得不好,贻笑大方了。〃元清平施了一礼,道:"晚生觅得琴声而来,打扰先生雅兴了。〃那人见他手执一枝碧玉箫,道:"如此说来,公子必是精通音律了。〃元清平逊道:"晚生只是略知皮毛,谈不上精通。〃那人点了点头,问道:"你可知我适才弹的是何曲?〃
元清平见他考究自己,当下吟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先生奏得是是《高山流水》,先生琴艺精湛,宛然伯牙复生。〃罗本虽然不谙音律,但是却知这个故事,当下道:"伯牙曲高和寡,鲜有知音,正是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相传一个中秋之夜,伯牙泛舟行至汉阳江口,夜泊岸堤。是夜雨霁天晴,皎月莹照。如此良辰美景,岂可虚度?伯牙于是抚琴抒怀,调寄高山流水。悠扬合缓、蕴蓄窎远的琴声引来樵子钟子期。琴弦忽断,伯牙猜到有人偷听,环顾四周,但见钟子期伫立江岸,当下相邀登舟就座。伯牙续弦抚琴,重弹一遍《高山流水》。二人引为知音,不胜欣喜,遂以兄弟相称,相约来年中秋再晤。一年之后,伯牙信约再访,钟子期却已不幸病故。伯牙痛失知音,面对一丘黄土,悲伤欲绝,便在墓茔前抚琴祭奠,寄托哀思。曲罢之后,摔七弦琴,长歌而泣。他罢琴不奏,《高山流水》从此成为绝响。〃田兴虽然不懂音律,但是听了这个缱绻悱恻的故事,却也不禁触景伤怀。
那人道:"我有一部琴箫合奏的《鸾凤合鸣曲》,请公子过目。〃说着自怀中取出一本曲谱。元清平仔细观览一遍,已然记下,道:"晚生斗胆吹一遍玉箫,但有失误之处,望请先生不吝指正。〃当下吹起箫来。此曲音律虽以悠扬恬静为主,但亦有高亢或低宛之处。高亢时箫声虽然激昂,但荡气回肠,绝无喧嚣之致。低宛时则丝丝缕缕,若有若无。
元清平玉箫吹得出神入化,那人听得如痴如醉,良久方道:"公子箫声绝妙之极,公子既善吹箫,咱们合奏《鸾凤合鸣曲》,未知意下如何?〃元清平正有此意,当下欣然应允。琴箫合奏,曲调悠然宛转,引来了瑞鹤灵鸟、白兔花鹿。一曲虽阙,百鸟仍然盘旋啼啭,久久不散。舒琴伸出手去,一只五色斑斓的彩鸟落在她的手掌心上。元清平与那人虽然年纪悬殊,但是一见如故,合奏一曲,相互引为知己。罗本想起一事,问道:"请问先生是否就是琴先生?〃那人面露微笑,点了点头。罗本又道:"既有琴先生,那么是不是还有棋、书、画三位?〃琴先生道:"公子真是聪明人。〃罗本本是胡乱猜测而已,想不到竟然猜中了。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歌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