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十八回 美人局勘破 荆棘岭荡平(3/6)

精的,一看和尚明显动心了,快上套了,马上就吹捧了唐僧几句,又假称讨教禅法指教一二,以足慰生平。

    那唐僧一听,美儿,就晕了菜了,禅法谁怕谁啊!人家唐僧其实不但佛法精通,那文人墨客的一套儿也是信手拈来十分在行的。

    和尚就白活开了,说了一大堆儿,每个字还都认识,就是放在一起读的话,是真看不懂啊。

    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识,遂可扫除。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般。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

    这篇词有问题的,猛一看的确是讲解禅法的。但提到“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洗心涤虑,应该是出自《与应仲实》,“困苦之余,百念灰冷,视前世已若隔世,洗心涤虑,谓可以承君之教矣。”那么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什么是悟,就是彻底悔改,但却是在百念灰冷之后才行啊。

    那么这首词好像看着还有苏东坡的晚期佛老思想似得,老吴肯定给搬来改动了些许内容,似是而非瞒天过海罢了。这是老吴的一贯手段,书中好多其他命人的作品,都被他给篡改引申了,为自己的小说铺路的。比如王维的诗,甚至直接照搬封神演义里面的诗词,稍加改动,明里暗里的嘲讽了个够。

    几个老头听了还很高兴佩服,但拂云叟却道,“你的禅虽静,法虽度,但须要性定心诚,却得不了真正的大道,但我们的玄道就行啊。”

    唐僧竟然闻言叩头拜谢,不禁令人目瞪口呆。

    这不是明摆着老吴是在挑动佛道之争么?

    接下来,唐僧诗兴大发,就和几个老头没完没了的赋诗。不过从老头们的诗文内容来看,道玄提及的甚少,基本上都是文绉绉的诗赋。说明了,这几个恐怕不是道玄家的妖怪,却更像是儒妖。

    这几个老头的最后一首诗,出问题了,唐僧一听,琢磨着味道不对呀,这几个人的诗词是从道玄清静开始,转而介绍了下他们的高风亮节,最后突然就变成要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应该及时行乐了。其实明显这是几个老妖怪要一点点将唐僧往高粱地里领啊。

    这就令唐僧警惕起来了,觉着不太妙了,便道,你们说的真好,对我和尚招待的更好。但是夜色已深,我得走了,找几个徒弟去了。

    老头们就给拦着,过了一会儿,来个笑吟吟的仙女拈着一枝杏花,原来叫杏仙。还是专门来找唐僧的,唐僧一看就是行礼,但没敢说话,估计唐僧已经察觉到这个杏仙此时到来,绝对不正常。

    那女子满面春风对众道,“妾身不才,不当献丑。但聆此佳句,似不可虚也,勉强将后诗奉和一律如何?”遂朗吟道,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哦,这明显是首艳辞了,还写得很一般直白的,愣没看出来有些诗意的。但是四老闻诗,人人称贺,都道,“清雅脱尘,句内包含春意。好个‘雨润红姿娇且嫩’、‘雨润红姿娇且嫩’!”

    即使从前面几个老头那随便拿出一首诗来,也比这个清雅脱尘的多啊。还包含春意,雨润红姿娇且嫩。这不是明摆着就是包含挑逗么?

    这个情景就让人联想到明朝的一些情况了。大致就是,有个学问挺好的人,通过科考当了官了。但是就有些官员想将其拉拢在门下,直接挑明不行,因为新人一般都稚嫩,心性清高,不屑于卷入他们之间的。那怎么办呢?就邀请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