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初始屏幕状态。
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对于模拟器一点儿也不陌生,即使是第一次摸这台极其昂贵的航空航天模拟器,但是万法不离其宗,依然摸得到规律,甚至在座位底下,他都摸到了非常熟悉的弹射开关。
林默刚习惯性的绑定好了安全束缚措施时,耳机里传来了2号的声音:
,“号,作为公平竞争,机型随你拖,你选什么机型,我就选什么机型,这台模拟器可以模拟出国内任何一架战斗机的操作模式,甚至可以自定义设计参数。”
“好钎一四标准装备。”
林默丝毫不客气的应战了,提出了一个现下主流机型。
既然有个航空师长的老子,歼小。这款正在换装的机型,想必应该也不陌生。
“歼一10看来这位!
号也不是省油的灯”。
不论是另一个模拟舱内的2号王学军,还是外面那些围观的人都小小惊讶了一把。
虽然歼一旧这个拥有“棍子”浑名的主力机型已经在外界被众所周知,但是空军所有的航空部队并没有完全实现换装。
一是产量有限,二是成本高昂,烧得都是老百姓们的血汗钱。
这不是保时捷法拉利,自动流水线上一转出来了,成飞阵营的战斗机生产商苦逼的加班加点赶订单,还要考虑出口订单,因此驾驶歼一旧依旧是少数精英的专利。
若要完成全部升级换代,恐怕中国空军还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许多歼一旧飞行员都是从歼名上面升级过来的,能够掌握歼一旧战斗机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比较精锐的飞行员,至少随便放到哪儿也不是任人收拾的一盘菜。
“好,自由选择弹药,一分钟准备。”2号王学军倒是没再小看林默,挑战进入了倒计时。
尽管自己的飞行时间比绝大多数人还长,战术机动和飞行基础都是自小培养起来,扎实无比,王学军却丝毫不敢大意。
林默在点出机型和弹药模式后,模拟舱内立刻亮了起来,仿佛身处于真实的歼一旧座舱内,连仪表盘和操纵系统都发生了变化。
前后左右的覆盖式显示系统似乎应用了相当不错的弛模拟技术,而且是纯肉眼弛模式,加上航空头盔上的弛偏振片,视野中的立体感越加强烈。
一架歼一旧已经整装待地的就绪于跑道之上,这就是模拟器的最大好处,可以根本不用考虑维护和后勤,直接上机作战。
引擎点火,机体开始缓缓加速,推背感越来越强烈,这不是真正的过载,而是覆盖全身的抗荷服和头盔内的钢片正在受到身后引力场的影响,给人体增加覆盖到每一寸皮肤的压力。
随着轰鸣声变得刺耳,林默拉动操纵杆,无缝罩式显示器的图像立刻发生变化,因为有运算处理性能极强的巨型计算机支持下,操作反馈速度极快,而且各种特效全开,双重弛叠加效果使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每台模拟器造架,刀亿人民币这钱可不是白投的,既然是模拟,就力求尽可能真实。
劲米超短程起降,外面的大尺寸投影布上裁切出来的小图片显示出林默的机体以极快的速度拉起大仰角直接冲上天空,引得观众们一阵惊呼,歼一旧的短距起降能力极其出色,但是要发挥出来,必需得对机体性能和操作非常熟悉才行。
雷达暂无反应,同样以歼一旧作为交战兵器,双方的性能参数完全一模一样,这也是正常模拟飞行的一个缺陷,太完美了,完美有时也是缺陷。
现实中机体性能因为使用和保养,总有有一些差异,飞行员们称之为战斗机的“脾性”或者“性格。”若是不能熟悉这种差异,往往会遭遇意外时会犯下大错。
嘟嘟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