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六百三十九章 师出有名(2/3)

不是什么壮烈正义的口号,而是“刀枪不入”。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一道所谓的上天神谕,便已胜过主帅将领千万句战前动员,五万禁军的军心士气瞬间被提振起来,将士们嗷嗷叫着,像即将放出笼子撕咬猎物的饿狼。

    高台上,赵煦和赵孝骞对视一笑,微笑点头。

    “军心可用。”赵煦欣慰地道。

    赵孝骞喝道:“传令全军,开拔!”

    嗷嗷叫的将士们列队出营时,赵孝骞转身朝赵煦躬身长揖:“官家,臣奉旨出征了。”

    此情此景,赵煦禁不住激动起来,双手托住了他的胳膊,道:“子安保重,一切拜托了!”

    赵孝骞停顿片刻,突然道:“臣的父王在汴京,举止或有些荒诞,臣的母亲在芳林园,还请官家多加体谅照拂,免臣后顾之忧。”

    赵煦笑了:“你的父王,也是朕的皇叔,他在汴京朕自然要照顾的。你的母亲朕也会经常遣宫人照拂赏赐,子安勿虑。”

    赵孝骞抿了抿唇。

    临出征前,他突然说出这句话,自然是有深意的。

    他在含蓄地告诉赵煦,我的爹在你的手上,所以不要担心我有反意,纵是手握重兵,我依然忠于皇帝,忠于朝廷。

    “千秋功业,在此一战,朕等着子安的捷报。”

    …………

    从出征的仪式就能看出,这一次朝廷认真了。

    以往几次出征,严格说来是与辽国的小规模战争,尽管赵孝骞歼灭了辽国十五万兵马,可神奇的是,大宋和辽国直到今日依然维持着邦交。

    两国使臣互有往来,国书互有传递,甚至国书的内容依然还强调两国所谓的“兄弟邦交”。

    对的,兄弟散买卖不散交情,辽国兵马被赵孝骞干掉了十五万,两国依然没有撕破脸。

    直到今日。

    随着赵孝骞率领五万禁军出发,今日大宋皇帝和政事堂也将正式向天下颁下征讨檄文。

    征讨的对象是辽国,征讨的目标是燕云十六州。

    檄文的内容自然是正义的,师出有名的。

    自从汉贼石敬瑭献燕云予辽国,百年来中原蒙羞,宋室无颜,辽国鸠占鹊巢,百年来杀戮燕云汉人无数,大宋上承天命,下抚黎民,怎忍燕云子民陷水火而不见?

    今日河间郡王赵孝骞奉旨亲领精锐王师,挥师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北辽若知顺应天命,当速归还燕云,勿使死伤,逆上天之德……

    檄文是翰林院所作,一篇征讨辽国,收复燕云的文章作得花团锦簇,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檄文里不仅师出有名,而且理由正义,通篇读下来后,给人一种大宋不收复燕云简直对不起祖宗社稷,对不起天下黎民,更是悖逆天命的感觉。

    这一仗,不打不行了。

    行军路上,赵孝骞忍受着枯燥的旅途,但还是连着发了好几道军令。

    给拒马河大营的,给真定城的,也有给潜伏在辽国上京的甄庆,萧兀纳,萧奉先等人的。

    大战还未开启,秘密战线已经活跃起来。

    战争不仅是沙场搏命,也有战场之外的博弈与斗智。

    战场不仅在燕云十六州,同时也在辽国上京的朝堂和街巷。

    五万禁军行军三日,仍然没走出京畿,赵孝骞骑在马上,脑子里自动生成燕云十六州的城池地图,一路都在盘算如何打响第一仗。

    如今新年正月已过,正是开春之时,天气已没那么寒冷,骑在马上迎着春风,多少还是带了几分寒意。

    第四天扎营时,赵孝骞看着陈守等人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