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为难我?在下知道的全都交代了,就算给我用刑,也问不出什么来。”
赵孝骞盯着他的眼睛,缓缓道:“你在柴家的身份是……”
“在下是柴家的幕僚,元祐五年落榜后,我已对科考心灰意冷,是柴家派人找到了我,请我来大名府充当西席先生,教授柴家子弟读书,后来慢慢成了柴家的幕僚。”
赵孝骞正要继续问什么,发现自己的衣袖被坐在旁边的李清臣拽了拽。
赵孝骞不动声色地起身,与李清臣走出大狱。
呼吸着深夜冰凉的空气,赵孝骞的头脑清醒了许多。
李清臣一脸苦涩叹道:“殿下,下官建议,这件事最好到此为止,莫再计较了。”
“你怕柴家?”
李清臣叹道:“下官确实有点怕,殿下应该知道柴家吧?”
赵孝骞点头,淡淡地道:“知道,前朝禅位的柴家。”
说起柴家的历史,要上溯到大宋立国之前。
史书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还有“黄袍加身”,说的就是大宋立国的过程。
太祖赵匡胤被部将强行披上黄袍,嗯,没错,就是“强行”,赵匡胤本人是非常不愿的,无奈军心民心难违。
部将给他披黄袍的力气太大,赵匡胤挣扎不过,只好羞答答地任由部将给他把黄袍披在身上。
那么,问题来了。
赵匡胤被强行披上的黄袍,这件黄袍原本属于谁的?
答案就是柴家的。柴家是五代十国里后周的皇帝,赵匡胤得天下,首先篡的便是柴家的位。
后周的最后一任天子名叫柴宗训,即位后周皇帝时才七岁,当时主幼国疑,由后周的符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年仅七岁的幼小天子。
赵匡胤披的黄袍,原本是后周柴宗训的,后来大宋立国,赵氏一族被天下人诟病,皆云赵氏得国不正,就是因为赵匡胤以臣篡君,欺负孤儿寡母。
这个说法到一千年以后都没变过。
当然,赵匡胤自己也觉得心虚,即位之后对柴家子弟甚为厚待,给了柴家一个体面的善终结局,不仅没有加害孤儿寡母,而且给柴家封了个世袭罔替的“崇义公”的爵位。
柴家当然也很识趣,非常痛快地禅位给赵氏,全家卷起行李打包带走,先是迁到了房州,即后世的湖北十堰附近,后来柴家的柴咏一支又举家迁徙至大名府,从此世代安居下来。
大宋的历代帝王,对柴家都是十分善待的,毕竟太祖干过的亏心事,子孙也不好意思再对柴家动手,本来已经抢了孤儿寡母的江山,难不成还要对柴家赶尽杀绝?天下人的唾沫都会把他淹死。
赵匡胤对柴家的心理阴影是很重的,驾崩之前,赵匡胤给后代帝王留下了三条遗训,把它刻在石碑上。
其中两条是不杀士大夫,以及永不加赋。
但遗训的第一条,却是善待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就算柴氏子孙犯了谋逆大罪,也只准在狱中处决,不得公示于天下,不得连坐亲眷,给柴家留下充足的体面。
由此可见,赵匡胤对柴家是何等的重视与优待。
更离谱的是,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一块“丹书铁券”,柴氏子孙可免死罪。
也就是说,柴氏这一家子,子子孙孙迭满了BUFF,就连大宋官家都轻易办不了他。
除非柴家起兵谋反,否则不管犯了什么事,就算官家赵煦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轻轻放过。
现在,柴家没有谋反,但却害了命,问题摆在赵孝骞面前,他终于感到头疼了。
李清臣建议赵孝骞到此为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是真的惹不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