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五百三十四章 敌外有敌(2/3)

证据都在,这桩案子已是板上钉钉,不可能反转了,朝堂上那些杠精们也是有理智的,他们很清楚什么事可以抬杠,什么事最好闭嘴。

    比如刘贤真这桩案子,就属于必须闭嘴的范围。

    板上钉钉的铁案,你还逼逼个啥?敢为刘贤真他们抱不平,你到底存了什么心思?你是不是他们的同党?

    谁都不想没事惹上一身骚,于是赵煦下旨,三日后处斩刘贤真等三十余官员,纵然朝堂震惊,倒也没人敢站出来质疑反对。

    刘贤真这批官员犯的事,没人敢吱声儿,但赵孝骞犯的事,出声的人就多了。

    严格说来,刘贤真和赵孝骞涉及的案子,看似是同一桩,但它们的性质不一样。

    刘贤真是已被坐实了,赵孝骞擅杀官员的事却争议很大。

    对赵孝骞的所为,赵煦和政事堂都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地提了一句“罢官免职”,就轻松带过了。

    如此轻飘飘的处理结果,引发了不少朝臣的不满。

    不可否认,赵孝骞确实是大宋的功臣,但功与过是两码事,这世上也没有功过相抵的规矩。

    当初赵孝骞立了功,官家已然封赏过了,那么他犯的事难道就不惩罚了吗?

    罢官免职算什么惩罚?挠痒痒的力道,你还不如自罚三杯呢。

    于是在赵孝骞回楚王府后,接下来的两日里,许多朝臣上疏,要求惩处赵孝骞之罪。

    擅杀四十多名官员可不是小事,若是让赵孝骞就这样躲过了制裁,大宋的王法岂不成了摆设?

    更何况,赵煦只是罢免了赵孝骞的官职,对他的河间郡王爵位却一字不提,这其中的深意瞎子都看得出,官家这是打伏笔呢,等一个合适的时机重新启用赵孝骞,大概率会官复原职。

    群臣知道官家特别器重赵孝骞,可你也不能偏袒得如此明目张胆吧?

    无数上谏要求严惩赵孝骞的奏疏飞进延福宫。

    赵煦的案头很快被奏疏淹没,他只随便翻看了几道奏疏,就命人全部送去政事堂,交给章惇解决。

    现在轮到章惇犯难了,他不仅是宰相,也是朝堂新党的领袖。

    那么多上谏的奏疏,其中一大半是新党官员写的,章惇总不能为了赵孝骞而得罪自己的同党吧?

    可章惇又很清楚官家的态度,他摆明了是要保赵孝骞的,皇帝做出的决定,宰相能怎么办?他敢跟官家对着干吗?

    再说赵孝骞能脱罪,章惇在其中出力不小,因为这件事,章惇与赵孝骞的关系大为缓和,可以说如今是章惇和赵孝骞的蜜月期。

    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章惇不想再次破坏,以赵孝骞的本事,将来他的权力只会越来越大,更要命的是,赵孝骞还很年轻,不出意外的话,章惇将来告老致仕时,赵孝骞正是如日中天。

    如果章惇还想有个善终的结局,不想致仕归乡的路上莫名其妙死于刺客的冷箭下,那么现在最好不要得罪他。

    于是章惇思量许久,索性将所有的奏疏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主打一个冷暴力。

    舆论终归有平息的那一天,等到朝堂上参劾赵孝骞的奏疏越来越少,最后绝迹之时,这件事差不多就算过去了。

    现在群臣正是热血上头之时,不搭理他们,让他们自己慢慢冷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

    福宁殿内。

    赵煦和赵孝骞相对而坐,正在对酌。

    外面风急浪高,舆情漫天,奇怪的是,君臣二人却好像根本没受影响,二人饮酒闲聊很开心。

    “子安戍边大半年,幸得有你,边境方得安宁,如今辽国已不敢轻举妄动,子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