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四百八十四章 归家团聚(1/3)

最新网址:m.kushuxs.net
    真定城里还有三万余厢军,这是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

    宋辽之战时,邵靖麾下的五千厢军的表现,令赵孝骞印象深刻。

    那一战,五千厢军几乎块拼光了,可没有一人逃跑后撤,每个人都在浴血激战,咬着牙硬撑到援军到来。

    自那以后,赵孝骞对厢军的印象大为改观。

    从战斗力上说,或许厢军尚不如禁军,但从战斗意志上说,厢军一点也不比禁军差。

    从那以后,赵孝骞对厢军大方起来,从来不克扣厢军粮饷,同时慢慢给厢军装备皮甲和新的兵器,并且还将真定府的城防交给厢军。

    这些举动下来,厢军如今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当他们意识到被郡王重用,从此不必再接受来自禁军歧视的目光时,三万余厢军几乎改头换面般振奋起来。

    赵孝骞说的是大实话,麾下的将士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很朴实无华的带兵理念,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与苏轼策马进城,看着真定城内繁华的景象,苏轼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此时已快天黑,本应是商户打烊,百姓回家的时辰,可此时的街上却仍然人流涌动,热闹无比。

    街边的商铺门户大开,许多伙计站在门前大声吆喝叫卖,路过的百姓手里多多少少拎着几样小包裹,也许是刚买的零食,也许是给婆娘孩子买的几尺花布,又或许是自己嘴馋,偷偷打的一角酒。

    西侧的勾栏瓦舍里,传来戏子们咿咿呀呀的唱词或说书,人群不时爆发出彩声,旁边的青楼灯火通明,文人士子穿着绫罗绸衫,潇洒地走进里面。

    苏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表情愈发惊讶。

    “去年奉旨出使辽国,老夫路经真定城,还在城里歇了一晚,记得那时的真定城可没这般光景,城里沉寂,街上空荡,人们有气无力,像一座死城,今日却……”

    苏轼不确定地左右环视:“咱们进的是真定城吗?”

    赵孝骞笑了:“子瞻先生,这里确实是真定城,比以前繁华了一些……”

    “为何会如此?也是你治理的?”苏轼不解地问道。

    赵孝骞叹道:“我不过是无为而治,主要是朝廷三年免赋的政策,让真定府缓了一口气,快死的百姓和商人们,活过来了。”

    苏轼大为震动,目瞪口呆地看着周围繁华的景象,喃喃道:“朝廷的赋税,如此之重吗?所以,世间万恶的根源,在朝廷?”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你们士大夫在朝堂上打生打死,争论着什么新法旧法,哪一种对朝廷有利,但好像没人想过,哪一种法对百姓有利。”

    “其实,只要你们高高在上的朝臣们下来民间看一看,住几日,体察一下民情疾苦,自然会得到答案,可惜的是,很多人其实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但他偏偏坚持错的。”

    “就为了那点私利,就为了在党争中得到权力,他们宁愿昧着良心站队,也不思考是否该修改法令,让朝廷的政策真正有益于百姓。”

    “下面的百姓才是提供朝廷赋税的人,他们若被什么新法旧法坑死了,你们向谁收税去,你们如何中饱私囊吃喝玩乐?农户家养猪都知道把猪养肥了再杀,朝堂诸公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苏轼仿佛明白了什么,道:“所以,子安贤弟在汴京时,一直游离于新党和旧党之外,无心插手参与,就是因为你两边都看不上,你有你自己的道?”

    “‘道’这个字,太正式,我一个凡夫俗子,哪来的‘道’?我只不过凭本心做人做事,朝廷的新法也好,旧法也好,都有伤害百姓的地方,在我眼里,新法旧法都是一丘之貉,我何必插手参与?”

    苏轼沉默许久,突然朝赵孝骞长揖一礼:“愚兄今日受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