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四百八十章 文豪斩敌(2/3)

是向往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战场,他们的诗词文章里无不抒发着对战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赞颂。

    苏轼也是如此。

    他渴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渴望“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他的渴望和理想,半生以来只能体现在诗词文章里,可是今日,当敌人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而他,手中有长剑。

    于是,苏轼钻入了密林,他在荆棘中奔跑,他攥着一口气,奋力地奔向逃窜的辽军将士。

    他的人生,从此不再活在诗词文章里,做着文人臆想的美梦。

    他要用手中的三尺青锋,活出另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花甲之年的他,已不再年轻,奔跑了一会儿,苏轼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汗水流入眼睛,模糊了视线,苏轼努力睁眼看着前方。

    灌木深深的丛林里,一群穿着皮甲的身影惊惶地逃窜,有几道身影似乎迷失了方向,无头苍蝇般转了一圈,抬头勉强辨认了一下位置,竟鬼使神差地朝苏轼的方向跑来。

    苏轼深吸一口气,悄无声息地蹲在灌木丛中,屏住呼吸,静静地注视着那几道仓惶的身影,手中的长剑越握越紧。

    片刻后,那几名逃窜的辽军越来越近,苏轼的神情也越来越紧张,整个人仍伏在灌木丛中,不露半点痕迹。

    待到几名辽军跑近,距离已是近在咫尺,苏轼盯着一名辽军的脖子,默默计算着出手的位置和顺序。

    静谧的灌木丛中,苏轼突然暴起,一声厉喝,雪白的剑光闪过,一名辽军猝不及防被抹了脖子,剑刃在他的脖颈上留下了一道血痕。

    随即血痕越来越大,鲜血喷涌而出,这名辽军两眼惊恐地睁大,想要反击,却发现浑身已失去了力气,最后无力地瘫软在地,浑身抽搐,直至没了声息。

    另外三名辽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懵了,半晌竟没反应过来。

    苏轼手中的长剑不停,抹过一名辽军的脖子后,剑光随即便指向另一人的腹部,一剑而中,剑刃竟非常精准地穿过辽军的心脏,待要收回时,却发现剑刃被这名辽军胸前的肋骨卡住。

    苏轼的眼中闪过一丝慌张,又使劲拔了一下,还是拔不出,索性一咬牙,狠狠一脚踹中他的胸口,长剑终于拔了出来,中剑的那名辽军倒地后自然也不活了。

    剩下的两名辽军终于反应过来,顿时暴怒,抄刀便朝苏轼的脑袋劈了下去。

    苏轼这时也没了刚才的剑侠风范,见刀光临头,也不知如何闪避,只好下意识地蹲身,迅速朝外打了个滚儿。

    还没站起身,辽军的刀光又如影随形而至,苏轼只好再次打了个滚儿,此时的他表现得无比狼狈。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儿,又是毫无战场经验的文人弱骨,怎能与身强力壮的年轻辽军相敌?

    苏轼以偷袭的方式赚了两名辽军的性命,已然是占了大便宜,现在剩下的两名辽军反应过来,苏轼可就不好过了。

    一边狼狈躲闪打滚,一边下意识胡乱挥剑,招式毫无章法,但苏轼此刻却灵台清明。

    今日或许葬身于此,但他觉得很痛快。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大丈夫当如是。

    当最后一抹刀光鬼魅般朝他的脖颈席卷而来时,苏轼终于放弃了抵抗。

    他已尽力,他已无力。

    刀光距离他的脖颈仅只数寸时,却突然听到一声枪响,面前的辽军睁大了眼睛,然后惨叫着倒地,紧接着又是一声枪响,最后一名辽军也被结果了。

    一群宋军围了上来,年轻的将领打量苏轼一番,客气地道:“尊驾可是苏学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