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再厉害,如果面对二十万敌军不要命的冲锋,你们自信能挡住?”
堂内众将一滞,气氛有点尴尬。
“是否请奏官家,增调兵马,我宋军若有十万人装备火器,天下何处不可去?”种建中不死心地问道。
赵孝骞还是摇头:“装备火器还要操练的,而且汴京的火器监不一定造出了这么多火器,同时还要造弹药,光是将士靶场消耗的弹药就不是个小数字。”
赵孝骞笑道:“我的意思是,下一个阶段咱们应该屯兵于此,操练将士的同时,也要给朝廷一点时间,毕竟咱们打下了这么大的土地,朝廷也需要时间消化的。”
“此地距离真定府四百余里,以后都是咱们大宋的土地,朝廷要派遣官吏,开府建衙,统计人口,迁徙流民,丈量耕地等等,这些繁琐的事情,一年半载都不一定能做完。”
“接下来还要看宋辽两国如何扯皮,咱们龙卫营先打到这里,屯兵于此作为对辽国的威慑,但不能把辽国逼太急了,狗逼急了都会跳起来咬人,何况辽人终究比狗的脾气更刚烈一点……”
众将沉默片刻,纵不情愿,也知赵孝骞的决定是正确的,再打下去或许真会把辽国逼急。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是辽国非常看重的地方,龙卫营若真对燕云十六州动手,辽国必然举倾国之力疯狂反扑,那时胜负可就不好说了。
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才是正确的选择。
赵孝骞知道战争的本质。
本质就是利益,在古代,土地就是最大的利益。
通过战争得到的土地,是必须要消化的,不然带着千军万马攻城掠地,打下的土地再多你却不管,只顾着自己往前冲,这不是傻缺吗?
宋辽两国打到现在的态势,其实还只是小规模战争,区区数百里土地的得失,不会让辽国伤筋动骨,也不能令辽国君臣疯狂,这数百里的土地,大约就是辽国妥协的底线了。
再多,人家就真急了。
所以赵孝骞尽管也觊觎燕云十六州,但理智告诉他,现在不是取燕云的时候,宋辽两国都没做好准备。
而且靠着三万余的龙卫营将士,夺占燕云的胜率也不高。
“虽然战事暂时停下了,但将士们的操练不准停下,每日都必须操练,过程必须更严酷。”
“这方面请诸位将军严厉督促,我会不定时的去校场巡视,若发现将士们的精气神不如以前,我不问普通将士的罪,只问将领的罪。”
赵孝骞又望向宗泽:“老宗,你麾下的一万禁军也要尽快融入龙卫营,今后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袍泽兄弟,无论操练还是实战,都不能分彼此,更不准军中出现派系。”
眼神凌厉地环视众将,赵孝骞缓缓道:“以后不要让我听到军中有什么‘龙卫系’,‘边军系’之类的字眼,不然你们就等着被治重罪吧,强敌未灭,却忙着内耗,我绝不容许。”
众将凛然,纷纷起身遵令。
赵孝骞又灿烂地笑了:“好,接下来,便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环节。”
“功劳簿准备好了,尔等速速上报战功,我这就向汴京官家报捷请功。”
…………
西夏都城,兴庆府。
去年宋夏一战,西夏元气大伤,梁太后不得不与大宋谈和,然而谈和的过程里,梁太后却诡异地死了,随即幼主李乾顺顺利亲政,执掌朝政。
这件事在西夏朝堂一直讳莫如深,新君李乾顺似乎也不愿过多地谈及梁太后的死因,对外统一说是急病暴毙,就连梁太后死后的埋葬之地,也成了没人知道的秘密。
李乾顺的皇位来得也很诡异,梁太后死在和谈的宋城里,第二天上午李乾顺便火线上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