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三百六十章 决意启战(2/3)

令辽国惊疑忌惮。

    因为此事,辽国不得不打破如今的三国平衡,本来要偏袒西夏,调停战争的,后来辽国终究还是倒向了大宋,睁只眼闭只眼让西夏签下了称臣纳贡割地的条约。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辽国君臣不爽西夏梁太后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大宋的火器确实厉害,而辽国这些年的国势,却是在慢慢走下坡路,此消彼长之下,战端不可随意而启。

    见耶律祖孙俩发愣,苏轼终于满意地笑了。

    赵子安的名头,在辽国也不小呀,今日抬出了他的名字,居然将祖孙俩震慑住了,回头定要与子安痛饮几杯。

    出使外邦,不是与皇帝见一面聊几句那么简单,辽军在边境制造摩擦,杀掠边民,苏轼必须要讨一个说法。

    显然今日已不宜讨要说法了,耶律祖孙俩还在消化赵孝骞赴任真定府的消息。

    没关系,反正苏轼也不急着走,下次再来。

    说不定赵孝骞到任后,宋辽边境的局势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苏轼下次再见辽主时,或许更有底气,筹码更足。

    于是苏轼神情轻松地起身告辞。

    耶律洪基挤出笑脸,命宫人送苏轼回驿馆。

    苏轼走后,祖孙俩坐在大殿内,陷入久久的沉默。

    二人还在消化赵孝骞即将赴任真定府的消息。

    良久,耶律洪基眉头紧蹙,沉声道:“宋国皇帝遣赵孝骞任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军政大权皆授予他,未来的宋辽边境怕是不太平了。”

    耶律延禧却面露喜色,道:“陛下,正好趁此机会,用咱们的铁骑试探一下宋军的斤两。”

    耶律洪基瞥了他一眼,叹道:“宋辽皆是大国,战端若启,牵扯太大了。”

    “再说赵孝骞此人,朝臣们皆有议论,此子年轻,但在军事上性格强硬,宁折不屈。”

    “当初领一支孤军深入西夏境内,放纵麾下将士烧杀抢掠,破西夏都城后斩杀数百西夏官员,手段当真毒辣得很,大辽若与他开战,后果实在难料。”

    耶律延禧轻蔑笑道:“我辽骑天下无敌,当年的宋国就是因为害怕我辽骑,才不得不签下澶渊之盟,每年数十万两的岁币孝敬咱们,买来边境和平,难道咱们还怕了那个不到二十岁的黄毛小子?”

    “陛下,赵孝骞赴任真定,咱们辽国终归要与宋军一战的,此战既要试探宋军如今的战力,也为了给宋国立威,否则宋国军势愈强,愈不把咱们辽国放在眼里。”

    耶律洪基面露犹疑之色,仔细一想,孙子说的话其实也有道理。

    两国终究要有一战的,否则彼此不知根底,说不清谁厉害,谁是水货,将来拍照都无法决定谁站C位。

    自从大宋有了燧发枪后,耶律洪基就知道,两国要重新开始一场排位赛了,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战场说了算。

    辽国的国力这些年肉眼可见的走下坡路,耶律洪基操碎了心,却也挡不住国势渐颓。

    趁着辽国这头病虎还有一搏之力,耶律洪基希望再狠狠立一次国威,震慑宋国和周边的小国,让辽国再多风光几年,也算给孙子耶律延禧留下一笔遗产。

    良久,耶律洪基眉头深锁,但还是语气坚定地道:“那就试试吧。”

    辽国调动一万铁骑,在宋辽边境制造摩擦,抢掠杀戮大宋边民,其目的本来也是为了试探宋国的反应和宋军的战力。

    辽骑袭边是因,宋国皇帝遣赵孝骞赴任是果,因果其实早在耶律洪基的算计中,这个结果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现在赵孝骞来了,宋军精锐禁军也来了,那么,就试试吧。

    耶律洪基下了决定,耶律延禧喜不自胜。

    尊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