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二百一十五章 辽使调停(2/3)

,每股两万兵马,以盐州为中心,向西夏境内四面八方分散开来,各自为战。

    这一步棋大出意料,梁太后和麾下诸将终于慌了。

    这不是哀家认识多年的老章,你变了,变得不讲武德了!

    赵孝骞的这一计阳谋,果然令西夏军慌了神,被逼着不得不继续做选择题。

    是集中二十五万主力追击六股宋军的其中一股,还是因势利导,也将兵马分散出去,分别追击六股宋军?

    答案显而易见,西夏军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西夏军的帅帐内,梁太后大失仪态,气得跳脚大骂章楶,年幼的国主李乾顺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西夏文武官员垂头屏息不敢吱声。

    当日,梁太后咬牙做出了决定。

    西夏二十五万大军也分为六股,分别追击章楶所部宋军。

    如此一番调兵遣将,终于有人察觉,原本起兵入寇大宋的西夏,在宋军几次出人意料的奇谋之下,西夏军不知不觉失去了主动优势,如今竟有被宋军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战争的主动权,悄无声息间转移了。

    当初的雷霆万钧之势,如今却被人揪着头发啪啪打脸,梁太后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刚愎自用且好战的她,此刻终于开始反省自己当初的决定,心中隐隐有了几分悔意。

    当初不该做出倾举国之兵的决定,太过草率了,否则不会陷入如今的困局。

    究竟是谁,让宋军的战略战术如此诡异多变?

    梁太后与章楶虽未见过面,但在宋夏多年的战端摩擦中,早已互相了解甚深。

    如今宋军的诡异战术,绝非章楶的手笔。

    章楶老迈,思维固化,用兵太过保守,他干不出如此诡异的事。

    一个名字悄然浮现梁太后的脑海。

    “宋国皇帝之弟,赵孝骞?”梁太后蹙眉喃喃道:“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不可能吧……”

    …………

    辽国,上京。

    萧光敬穿戴华贵的裘氅,领着一支千人的使团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上京城。

    城门大开,路旁的辽国百姓们纷纷避让,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萧光敬一行人出城而去。

    是的,萧光敬又成了辽使。

    这一次他出使的是西夏国。

    关于辽国是否调停宋夏之战的问题,在辽国上京的朝堂上,引发了君臣激烈的辩驳。

    其中以东北路统军使萧兀纳的态度最为坚定,他在朝堂上陈述利弊,深刻剖析了宋夏之战对辽国的影响,然后问了辽帝耶律洪基一个问题。

    西夏兵势渐大,梁太后对大辽愈见不臣,来往国书语气日渐狂悖,而宋国却向来温尔,从不主动启战,每年岁币如约而至,自澶渊之后,两国甚少征战。

    那么,辽国是需要一个日渐狂妄,且兵势坐大的强悍邻居,还是需要一个温文尔雅,有君子仁厚之风的邻居?

    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令耶律洪基做出了决定。

    虽说辽国满朝文武对宋夏之战是否调停的态度不一,但神奇的是,辽国朝堂君臣对西夏梁太后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

    这个好战的疯婆子,该死!

    一个女人,能做到让辽国上下统一憎恶的地步,也算是本事了。

    所以,耶律洪基当即决定,辽国必须出面调停,彰显强国气度和影响力。

    当然,调停的态度是早已谋定了的,这一次,辽国必须要拉偏架,无限偏袒宋国,让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结束。

    既然做出了决定,萧兀纳当然要为萧家争取政治资本,于是打铁趁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