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一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名扬四海。
“你们暂且在这候着,我去去就来!”王捕快对着身边的同伴说道。
“我说王捕头,我们都伤成这样了,还在这门前候着,直接进去不就行了。”其中一个流氓,面露痛苦不堪的表情。
王捕头鄙夷的看了看眼前这个流氓,有点不悦的说道:“张三,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张三不耐烦的回道:“不就一个破医馆吗!”
王捕头彻底被眼前的张三给折服了,整天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连扬州城最有名气,在朝廷医馆中最有威望的‘济一堂’,不知道诊治了多少达官贵人,名望在当今是无人可及!可笑的是身处在扬州的地痞流氓,居然不知道它的来历!
“张三,你少给我废话,快让王捕头进去,通通关系!”张三边上有个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皮肤有点白净的男子此时恨恨地说道。
张三虽然不太喜欢搭理官府中人,但是对于自己跟的老大,却是惟命是从!他可是很清楚自己的老大,那种自己都觉得很浑的人,此时站在‘济一堂’门口,虽然是极度痛苦,但是还是咬着牙苦苦支撑,可见进这个表面上简简单单的医馆,看来是不同寻常。此时哪还有心思顶嘴,说道:“王捕头快请进,我们在这候着就是!”
“这还差不多!”王捕头说着,哼了一声,往医馆正门走去。
王捕头这是第三次跨进‘济一堂’,记得第一次是府里的‘同知’(知州的属官)大人病了,自己带着几个捕快一起护送过来的,只见当时同来的知府(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大人在张小娘子面前是毕恭毕敬的,丝毫不敢怠慢!治愈了‘同知’大人后,是感恩戴德,口口声声称呼自己是下官。等回了府衙王捕头才问出了疑问,只听知府大人这样说道:“以后小心伺候着就是,‘济一堂’不是你我这样的人可以怠慢的!”最近一次,还是牢狱里一位朝廷非常重要的犯人得了一种怪病,只见全身浮肿,生命垂危,全城的大夫都诊断过,就是不知道病因,最后‘通判’大人出面,请了张小娘子进去诊治,只见她朝犯人身上扎了几根银针,就去除了犯人的病痛,完好如初了。
王捕头一进正堂,发现坐在椅子上的人大多数是穿着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戴着一顶方桶形的帽子。王捕头知道穿着这种服饰的人,基本上都是本朝退休官员,都喜欢这样的打扮。再看他们的衣料都是丝绸做成的,不言而喻都是贵族。想想他们都在大厅内候诊,自己却想通通关系,正想转身往回走……
“这不是本城的王捕头吗?”
王捕头寻声望去,原来是‘济一堂’的药童,连忙满脸堆笑道:“杨小兄弟,幸会!幸会!”
“王捕头客气,王捕头这是?”
“这个,这个嘛,我有几个兄弟意外受伤了,有点严重,都是外伤,本来是想请张神医给看看的……”说着,王捕头望了望四周那些候诊的贵人,没有继续敢说下去。
被王捕头称为杨小兄弟的男童见他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轻笑道:“王捕头,稍等片刻,容小的去面禀!”
王捕头连忙说道:“麻烦杨小兄弟了,您受累!”王捕头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