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有数尺,东西两旁都有木质台阶。
顺着台阶上去,走过长廊。
阵阵微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
到了门口,举手欲敲,就听见门后一个和蔼的中年男声传来:
“门没关,自己进来吧。”
“是!”
径直一推,进门后顺手掩上门扉。
林正阳就见到几人正围在一个圆桌上用饭。
豆浆、米饼、稀粥、小菜,都散发着香味,令人口中生津,胃口大开。
家主正穿着便服,坐在正对大门的主位上,一样在吃着。
这时倒不曾讲究什么用餐礼仪。
“正阳啊,饿了吧,先坐下吃点,咱们今日边吃边谈。”
林正阳也不推辞,大方地坐下,自己取了一副碗筷,盛满一碗热粥,就着小菜吃了起来。
有萝卜、咸菜,鱼干,家中厨子做得不错。
没过多久,又来了两人。
仔细一看,家中这次参与县试的几人都已到齐。
见到人到齐了,这位已过中年的家主,就笑了笑,望着下面正在细嚼慢咽的几名少年,缓缓开始说着话:
“临考在即,我也不多说什么,想必对于县试,你们总该是有数的,我就说说郡试。”
有两人顿住,侧耳倾听,林正阳也不经意间放满了进食速度。
“县试无非是贴题,熟背经典,就十拿九稳,哪怕没有才气,死记硬背通过机会也是很大,但到了郡试,就不是如此。”
“县试考出,不过是童生,官府授下的道法,只是吐纳养生之小术,练成也不过是筑基,此举对大家族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这县试实则是对寒门网开一面,以便寒门之中人才能有一个晋升之阶,所以要求不高。”
“郡试时,考出的就是秀才,道经科出来的秀才,未来就可在咒禁司、道录司录名,有机会补上道吏的缺·······我家在县还有些影响力,只要你们能考出,在县中也有一席之地。”
有资格补缺,不代表就能补缺。
别看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吏员,也是实打实的正式编制,吃的是公家饭,手里握着不小的权柄。
如果没有人脉背景,送礼不到位,光按照规矩等着补缺,就是到死也轮不到一个位置。
僧多粥少,一县之内,方圆百里,童生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而位置才有几个?
林家好歹也是在本地大族,出过同进士,族人里面还有五品的道官,才有在县中这种影响力。
童生其实不算什么,只有到了秀才,才是对家族有益。
实际上整个林家上千户人中,真正的基层班底,基本都是这些取了秀才功名的。
当然,仅限道经科。
进士科和明经科,那就是不能修法的普通官员,单论地位远远不如道官。
道官都是能修道法,甚至有神通法力,普通官员自然要被压低一头。
林正阳在下面继续听着家主的讲述,渐渐就听明白了。
童生对于整个家族的益处有限,只有秀才才能有效地反馈族内。
因为秀才可以补缺吏员,而这个时代的吏员位卑权重,在县内是人上人,各方面都能反哺家族。
只是秀才功名,到底还存在上限,除非立下大功,破格提升,不然一辈子也就止步典吏,大概是从九品。
至于举人,那更是难得,一省之地才取那么点人,含金量更是大大提升,是有资格补缺官员的。
举人参与仕途,会比进士升迁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