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以势压人,乃是阳谋。
一旦形成滚雪球,将先发优势保持住,并一直扩大,继续到最后,差距将大到无以复加。
任凭再贤能的君主,英雄豪杰,也无法扭转这等局面。
眼下,汉国已经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只要能迅速拿下扬州,南方一统,顿时就能形成声势上的绝对压制。
再修整半年,消化巩固基本盘后,就是北伐之时。
因而,此战必胜!
不仅要胜,还要速胜!
不仅要速胜,还要大胜!
以绝对实力,一举击溃吴军,以彰显汉军精锐,震慑敌人,延揽天下人心。
临安,天目山。
一行数百人,向着山脉行去。
当先一人,身着道袍,胯下是一匹红鬃马,身后跟着马队,不疾不徐地行在大道上。
“前方就是天目山了吧?”
这道人向着身后之人问着。
“是的,许师兄。”
身后一名披甲的小将,望着不远处巍峨的山脉,点了点头。
“那就好,此行的目的终于到了。”
许长龄欣慰地笑了起来。
不容易啊,在此乱世之时,在外行走大不易。
他带着一干师弟,在外行道,边走边传教,时而还要给人做法事,赚些盘缠上路。
一路上还得跟马匪、山贼周旋,时而要面临军阀的招揽。
毕竟这一行人数百马匹,数百青壮,对于那些占地不过一府数县的节度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可惜他身负师门使命,不敢怠慢,都是一一婉拒了。
偶尔也有不识相的,想要用些盘外招,都被他一一打发了去。
毕竟数百位能用道法的道人,加上进退自如的马匹,已经是一支非常可怕的道军了。
这一路行来,他收获不少。
不仅仅是人情世故,更体察了民间疾苦,一颗道心,打磨得更加坚定、剔透。
除此之外,就是寻到了一些有根器的弟子,代师收徒,记入名下。
从原本的数十人,发展到现在数百人,身后这名小将就是一位颇有天赋根器的良才美玉,被他带着身边,时时教导。
“天目山,大不凡啊!”
“此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是临安一带一条大龙脉,龙气极贵。”
“最难得的是,地气清正,其色苍苍,形如华盖,不光能助人道,更能裨益仙道,是一等一的修行福地。”
“古时,此山又名浮玉山,曾有一家大派立派于此。”
“山上有东西两峰,各生一华池,池水经年不枯,左右相称,名曰天目。”
“自汉时由浮玉山改名天目山。”
许长龄叹道:
“可惜,可惜,本来好好一处仙家胜境,我等此次前来,怕是就要毁掉了。”
那小将奇道:
“师兄,我们为何要毁掉这处龙脉?”
许长龄先不答,只是缓缓叙述着:
“天下动荡,自大燕皇室内乱,九子夺嫡开始,迁延时日,至今已逾二十载。”
“这一路行来,不曾用道法赶路,我是亲身经历,一一体察各地民情。”
“百姓苦乱世久已·······连连动乱,除却少数地方,都是十家五空,因战火、兵乱以及胡人之祸而死者,何止百万之数?”
许长龄惆怅地望着远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