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老太爷,见过小爷。”
年长的和青年人跪下来,对着太上皇和太子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万大同露出笑容。
这是谁?
曾和万掌柜交过手的,随执瑜来南海的孔青和孔小青父子。
不打不相识以后,同在袁家门里当差,后来分别,因万大同近年常在山西处置老国公、袁夫人的私产,已是数年没见。
这会儿不是他们说话的时候,孔青察觉到,也回一笑,眼神都没有飘过来,先回话。
“我家郡王带兵已上岸,但在这里参战,要取得附近诸民族的同意,也要傣王答应才行。命我父子混进来,一来给老太爷和小爷们请安回话,二来面见傣王。”
太上皇呵呵笑了:“瑜哥来的却快?怎么,未卜先知不成。”从泼水节发难到今天,不过十天。收到消息再从南海赶来,插上翅膀还差不多。
孔小青回道:“过年收到小爷们的信,说已到云南。我家郡王从护卫上想,派兵船以巡逻之名停驻最近的海域,以备老太爷和小爷不时之需。过了年以后,老夫人愈发思念小爷们,见天儿的说着。我家郡王奉着老夫人登船,来到这附近的海域,指望离小爷们近些,老夫人睡的香吃的下。这里乱起第四天头上,郡王收到消息,即派父亲和我前来,一路联络各民族王室,再特特的问老太爷和小爷们安好。请老太爷和小爷们安心,与我同来的人收到诸王室回话,已转回去呈给郡王。郡王随后就要到了,现在只需再会傣王,征求他同意就可以援手。他不同意,郡王说了,让他一家人自己打去,他也要过来迎接老太爷和小爷。”
房中起来一片轻笑声,对眼前局势本就不沉重的这一行人,此时更加轻松。
带着镇南王翁婿、梁山王、陈留郡王、龙家神箭手、柳家好捕快、高手万大同及蒋德等暗卫的太上皇,又有时常换马和检修的好马好车。混战中离开从不认为为难。
姜家也有一批护卫,带上姜家也不吃力。
几天里,不管外界和姜叔满有多担心,太上皇想的最多的,是帮不帮傣王。
别人忧愁了这几天,小胖子们摘果子不误的这几天,太上皇让人弄明白父子争斗的原因。
听到后有了唏嘘:“原来他们也有这种事情。”胸中那一点为安王的隐痛,在常见的“闻祸而喜”中散去。
闻祸而喜,在这里并不是指幸灾乐祸。是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倒霉第一,但侧耳一听,别家的事情也足够瞧的。得,老天还是公平的,并没有把最倒霉给谁。
闻别人的家事,解开自己的一点心结。
不然太上皇自命英明睿智,上有老子不错,下有太子不错,偏出了个安王,实实是他难解的痛楚,到今天还不会解开。
暗夜醒来偶然想起,有折磨人的地方。
现在发现不是他有这个污点,别的王室也一样有,太上皇对傣王起了同情之心。
其实他看看史书就知道,为什么一定在这里解开?人有时候解开心结的契机,自己回想下也很好笑。在解开以前,有无数的劝解,不肯听。忽然一点击中,就此碎了,这不奇怪。
车里又是本朝版图,各民族有王室是他们的事情,整个还在本朝管辖内,虽然对少数民族放宽,但设的衙门,不过由当地人自己管理就是。
有衙门,弄明白曲直,朝廷可以插手。
太上皇也正准备派人去见傣王,看他要不要帮忙。
虽他的人手不多,但诸王爷都踊跃,都想在这里露个以少胜多的脸面,都悄悄又看过附近地形,窥过敌军营地,算是能帮忙的人手。
为什么不早几天去说,非等这最后一天的晚上。
迫在眉睫之时,才见援助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