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临时改动于多喜成亲,要封尹君悦就少不了袁执瑜,以战功来算,袁执瑜带动尹君悦。皇帝的这心思借鉴于梁山王写过的一道奏章。
葛通想为儿子封郡王,梁山王不瞒这对父子的战功,但是把执瑜的战功报的比霍德宝高。
这就有个比头,而把另一个在别人眼里看上去突兀的,送了上去。而把尹君悦的功劳稍提,就能和袁执瑜相提并论,把尹君悦送了上去。也就从比头上说,执瑜封王的时候,就没法子把长在京中,远不如他和尹君悦在水军中得功劳容易的执璞带进来。
皇帝英敏对国舅们都关照,袁执瑜、尹君悦、袁执璞三个放在一天封,执璞极有可能让官员弹劾下来。
英敏虽没有想过今年让执璞袭国公爵,也不愿意执璞让谈论出一堆不合适,为以后袭国公爵预留话柄。
而在选秀之后,皇帝在气头上可以任性一回,这节骨眼儿上,也没有官员敢阻拦他向皇后讨好。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道恩旨。
皇帝为选秀而补偿皇后的恩旨。
常大人嘴角翘得高高的,恩旨不是给他的,他也浑身舒畅。暗道,这个小袁呐,不佩服他能行吗?
生个儿子是郡王。虽有恩典在前,却也有功勋在内。
生个女儿是专宠皇后。这皇后的专宠不但来自于加寿自身,先太后的照拂。还有带太子出游三年的翁婿情谊在内。
宣旨的公公由执璞请去喝茶,书房里由常大人带头,又是一片夸赞之声。
袁训失笑:“外面说我飞扬跋扈,我寻到源头,全是你们把我惯坏。”
书房里哈哈笑声传了出来。
告辞的时候,常大人等定下来回家对小姑娘们说的,还是常把袁家的恩情记在心里吧。哪怕小姑娘们嫁的都不错,袁家也依然是她们身后的强有力靠山。
……
四个花轿出门的顺序,由礼部专职定好。从加喜往下,增喜和添喜她们三个成亲,与礼部无关。明怡郡主多喜嫁郡王尹君悦,礼部参与。太上皇有旨意,四喜姑娘的亲事他们和宗人府全操办。
往宫中拜堂,按离宫中的路程远近,头一个花轿上门的是常家。董家兄弟们众多,两家又都是书香门第,从街口开始对诗作赋,备下纸笔案几有人专门抄写下来慢慢赏玩,再进大门,处处有诗步步有词。
金钱也没有少洒。
四个新郎一起上门,飘逸的是柳云若,稳重的是尹君悦。左侧是董家,右侧是谢长林。
接走增喜以后,就是韩家。再就是袁家。最后是镇南王府。到此已费不少功夫,但长街依然要走一圈。前后浩浩荡荡开路的,送亲的,上千人出去。嫁妆摆开来,最前的多喜郡主花轿到了宫里,后面的嫁妆还没上长街。
满京里大看一回热闹,跟过年似的。
太上皇主婚,礼成以后,多喜小夫妻去新建的郡王府。加喜小夫妻去柳家。谢长林在京里没买府第,韩家设新房。增喜去了董家。
宫门上,花轿已行,柳至让执瑜兄弟四个拦下来。
除去袁乖宝还小,懵懂中还有客气劲儿,另外三个昂扬青年对着柳至攥攥拳头,笑得不怀好意。
“柳爹爹,再发一遍誓。”
柳至把个袖子甩过来,啐道:“迎亲,我怕你爹出坏招儿,我跟去了我发誓。拜堂,当着太上皇又要我发誓。加喜往我家去了,我还发什么誓。”
“再说一回,我们兄弟放心。”四个人把他围得水泄不通。十数步外,袁训耸肩头笑得得瑟。
柳至剜他一眼,没好气地道:“儿子多的占上风,我认输。以前我说过允许云若纳妾的话,我说错了,好儿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