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衙门没有,他还是动了拳脚的,是好玩的,元皓全掺和,跟他的母亲长公主不愧是一对母子。
信有韩家的,一要让韩家来人取信,二是太后宫中这大乐特乐的人也想听听韩家的信上是怎么描述,这就有了掌珠进宫,在太后面前露个脸儿。
在众人的欢笑声里,掌珠深刻明白公公在信里太后恩德的话,果然,袁家的一切由太后而来。如果没有太后,袁训也成材,但事实上有太后,这是事实不可抹杀。
而袁家又带契了亲戚们。
掌珠深深的拜下去,深深的再次拜谢太上皇太后和在这里还没有走的皇帝。
皇帝问道:“再没有信了吗?”
“还有一个匣子。”太后让取出来放在膝上,不过半尺见方。没打开,先取笑皇帝:“你还不走,不就想分东西。”大家都笑,皇帝也笑了,盯着匣子虎视眈眈般:“这里不像有鱼。”
“元皓要当差,这几天没功夫打大鱼。”太后笑吟吟,把匣子打开,取出一把珍珠,这里还有一封信。
皇帝心头一跳,太后把信打开来,请太上皇先看。太上皇念道:“……似玉会潜水,跟人学着下海得了一个大珠贝,最大的珍珠就是似玉呈献。元皓也要有珍珠呈献,但海底不敢让他去。爹爹有法子,让白卜将军会水的士兵下海潜得大珠贝,放在浅水里给元皓捡,所以这余下的珍珠,全是元皓一个人的功劳。”
最后道:“这信是瑜哥来的。”
皇帝暗暗放心,同时浮上好笑。见妹妹还在笑得合不拢嘴,皇帝打趣了她:“要这事情是元皓干的,我信。”长公主不乐意:“元皓会耍无赖,也会当差。”皇帝笑上一声:“原来这是耍无赖。”长公主还要回他,偏殿里一声大哭出来,随后一、二、三,大哭声此起彼伏。
宫女们来回话。
“多喜郡主醒了,”
“加喜姑娘醒了,”
“增喜姑娘醒了,”
“添喜姑娘醒了,”
太上皇走在最前面,这里面有他的多喜。太后让簇拥着,女眷们往偏殿去看孩子,皇帝借机辞出。掌珠呆若木鸡滞在最后,安老太太瞪她一眼:“你还不来看你女儿,”
掌珠扶住她,声地道:“祖母,你把增喜添喜又带来了,不怕太后不高兴吗?”
安老太太对她没好气,悄声道:“怕什么!你就没看出来,正经哪能离开哥哥姐姐们,添喜也离不开加喜,你呀,别又犯性儿,只想比别人强。多喜郡主、加喜、增喜和添喜,她们四个名字差不多,应该一处玩耍。”
在这里放低嗓音,对掌珠道:“这话先别出去。”
掌珠没犯性儿,是声的奉承她:“祖母,您可太偏心增喜和添喜了。”老太太心里喜欢,却哼一声:“我本来就偏心,不要你提!”
偏殿里,四个木床摆在一起,四个姑娘,多喜正月初一生,大四个月,余下的三个四月里生。正一个比着一个,哭的撕心裂肺。四个脸儿在一处,可以让见到的人心疼到极点。
太上皇抱起多喜,太后抱起加喜,袁夫人抱起增喜,老太太抱起添喜,一起哄着她们:“好了好了,别哭了。”
……
皇帝回到御书房,喝一碗茶吁一口长气。章侯府的信里这万幸那万幸的,对皇帝来,他庆幸别的信里没有提及行刺加寿的事情,不枉他手边有事情,还在太后宫里呆上半天。为来为去,就为担心孩子们写信告诉太后。
御案上跟他出去以前一样,还摆着袁训的信件。皇帝拿在手上又看一遍,前三分之一除请安以外,就是元皓的“功绩”,皇帝认为表弟阿谀奉承,借夸奖元皓让自己喜悦,方便他下面的话。这三分之一,不用再看。
中间三分之一,是路上风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