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的轻重点没有一处不清楚明朗。他说的最多的,表面上说的,总是不放心孙子和加福。中间夹上吹捧了皇帝仁德,所以忠毅侯为人宽宏。影射且间接吹捧皇帝为人宽宏。
说的最少的,是要塞十分重要。老臣我前往,也有老臣前往的作用。对于这一句,皇帝是想去个老臣私下看看也好,还是有别的心思,那是皇帝的事情。
但要说皇帝不想从另外的人嘴里听到要塞的最新消息,那一定不会。
这样想着,太子暗挑眉头,自己准备的一番话也算精心。但依着老王这话的主次,还可以再做更改。
“好吧,你不放心战哥和加福,朕听上去也有道理。这事情等重臣们来,交他们议一议。”皇帝满心里想答应的事情,从谨慎的角度上,他会听听信任官员的意见,再考虑一回。
梁山老王也算满意,辞出来,直奔太后宫中。至于重臣们,老王是不能去找,会让人怀疑且弹劾他另有私心。他一门心思为孩子们,找太后最正当而且最妥当。
他一出去,太子就跪了下来:“父皇,儿臣有话回奏。”
皇帝还沉浸在老王话的好笑中,想着他把孙子小夫妻平时就看似如眼珠子,他有随行的心,算在情理之中。
随口道:“说。”
“师傅们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儿臣也想随着走一走,一来有忠毅侯在,路上安全。二来有加寿,”太子笑得甜甜蜜蜜,并且愿意让皇帝看在眼中:“我们青梅竹马长大,说分开几年,儿臣舍不得。我们虽还不是夫妻,却早有形影不离的情意。”
他一面说,一面小心的瞄着皇帝,见皇帝不出意料的不高兴时,太子及时收住“夫妻情意”的话头,又回到出行上面:“儿臣蒙父皇封在东宫为太子,深知天资愚鲁,不及太上皇和父皇的万分之一。师傅们常教导儿臣勤谨精心,儿臣也常苦思能有一个长进的良策。但思来想去,唯有常听父皇教导,知悉民间疾苦,才对得住太上皇太后,父皇母后对儿臣的苦心。父皇教导,儿臣从不敢忘。民间疾苦,儿臣却从未亲身感受。今天听到梁山老王的话,给儿臣上了一课。亲临其境,和只看书本子不同。又有加寿并骑同行,我们本是夫妻名份,我们的情意……”
皇帝狠狠瞪了太子一眼,随时就要大发雷霆,太子又一次知趣收篷,陪笑道:“儿臣斗胆,也想跟着走上一走。”
伏下身子,太子虽然不能确定,却知道他如愿的又一次让皇帝对“夫妻情意”这话不悦。
会生出不悦,不外乎是帝后不和。换成帝后和谐的,只会听到“夫妻情意”就满面笑容。
太子在心中憋闷已久,他有时候就是想故意提上一提,夫妻间,本应当本应该有情意不是吗?
哪像现在,年节全是自己和加寿把父皇母后往一处儿撮合。太子已打听得清楚,帝后在晚上是分殿而居。
撮合只能形成表面上的和谐,内心的排斥太子和加寿也没有办法。太子一年一年的失望,因为他是个渐渐长大的男人,对自己的父皇隐有不满。
加寿总怕人见到,不乐意让太子亲香。但太子抓住机会就亲一记,加寿并不能拒绝。
以此来推想,皇帝如果主动,皇后也不能拒绝。
把提醒皇帝“夫妻情意”夹在请求出游的时候说,是太子刚刚跟梁山老王把要塞的重要性夹带着说学出来的。
开口以前,太子想要突出的是他增长见闻。但在开口以后,全身上下有一股力量迫使太子把“夫妻情意”当成重要的一点来说。
他就说得情深意切,说得情意真挚。恨不能对皇帝挑明他有些地方做的实在欠缺。
皇帝要听不出来才怪,这就表现在面上。太子不敢惹他大怒,却在看出皇帝不爱听,有解气之感。
这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