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来小说网

第九十四章 秋闱大考(2/3)

不同。

    祝门两代三学子同时进考,贡院考场之中更加森严。过得秋闱,便是学子们寒窗十年的蜕变,举人便是官身,得了举人也就得了做官的资格。

    祝振国上一世便有一个“范进中举”的典故,这多年不中的范进考中了举人,便是惊喜得人都疯了,鱼跃龙门再次一举。

    秋闱连考三场,分为三日。每日相隔两天,显得更加慎重。

    第一场依旧是帖经,却是要考一天,考题通篇都是大篇幅默写。祝振国近来主攻的便是这帖经,原先便背得纯熟,经过最近几月备考,更是毫无难度。

    只求这字词无错,字迹清晰。一天的时间,更是充足,祝振国一笔一划写得苍劲有力。答完开卷也是慢慢检查,果真还有几处错别,也是重新改正。

    这改正却也是麻烦,并非直接把错别改过即可,而是要重新换上一张纸张,把整张纸上的答题全部重新抄写,以免出现答卷上有涂改的丑陋。

    一场考完,祝振国看着夕阳西下,出了贡院大门。等得两位叔伯与欧阳文峰,想谈一番考试情况,也不上马车,慢慢步行归家而去。

    坐在考场一天,步行一番倒是通体舒畅不少。

    过得两日再考第二场,墨义。祝振国也是轻松,墨义对这个世界的学子而言,释义不难,难的是发散自己的思维想法进行解释。

    苦读之人大多都是思维已经有限定之辈,最怕这发散自己思维的事情,也是眼界见识局限导致。祝振国却是不同,两世为人,更是见多识广,解释起经义来往往推陈出新,更是有上一世朱熹、王阳明等大儒的思想借鉴,答起题来有如神助。

    出得贡院大门,欧阳文峰已经先出来,脸上倒是轻松,必然是答得不错。祝文广与祝文远两人也是交流一番自己的答题,祝振国听来觉得不算多么优秀,却也是不比寻常人差,心中也是安定。

    休息两日再考,再考便是区别中举与落榜的关键一考了,便是这策问。这策问一答,便能充分显出考生的高低,是朝廷国家需要的良才还是寻常迂腐读书人便一目了然。

    策问题目问税,国之根本便在税收,岁入多寡直接关乎这国家强弱,今日策问考税,也显出这朝廷大致也知道国家势微的根本问题之一就出在这税收上。

    只是这税收关乎的事情往往过于重大,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控者就是这些豪门望族,而朝廷真正能收到不菲税收的也是这些豪门望族。

    其中就形成了悖论,解决税收不足问题的人就是税收不足的症结所在之人,又还在苦苦寻找怎么收税的办法,却是一个无限死循环。

    祝振国心中哪里会不知这症结所在,却是一时间不知如何答题。如果真把自己心中想法说出,那便要引起轩然大波,让朝廷找官员士族读书人家族收税,自己这老师学政大人欧阳正见到这答卷还不直接丢在地上。

    这个世界,一千多年来不收功名人的税收徭役,读书人的优越感就在此处,便是街上乞讨的乞丐也觉得这是应该的。哪里是祝振国一个秀才能随便打破的。

    那这题如何来答,祝振国思来想去,只得以盐入手,以商入手。洋洋洒洒把这盐税的真实数字写得清清楚楚,更加出谋划策建议朝廷放开几千年的食盐官营制度,开放食盐市场与民商经营,而后高压监管,如此既能增加朝廷收入,更能管理私盐泛滥的局面。

    与其让盐市的利益都让不法分子取得,还不如让所有良家商户都参与其中共利,还能降低盐价让普通民众得利。

    国家得税,良商得利,民众得利。一举几得。(即便是祝振国前世,食盐官营的事情也一直到祝振国穿越之前才取消,比持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取消都要晚。)

    虽然祝振国的答卷也违背了祝家庄自己的利益,只是祝振国也知道,自己这考卷也只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